怀抱初心一路走来的“金牌调解员”

2024-11-12

  25本荣誉证书铺在会议桌上,令人肃然起敬。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见证了林献桃从一名兽医到奶牛场场长,从村干部到社区书记再到金牌调解员的辛勤付出,也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一心为民的情怀。

从“牛司令”到服务群众

  20世纪90年代初,金华一带兴起饲养奶牛的热潮。作为一名兽医的林献桃,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各个村庄巡诊。“那时不管多晚,也不管是雨天还是下雪天,我都会赶去处理问题。”林献桃说,一头奶牛就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要用自己的专业为农民兄弟撑起家。

  他用精湛的医术和热情服务,得到奶农们的认可和好评。林献桃的名气越来越大,被当地一家奶牛场高薪聘请为场长,当起了“牛司令”。但林献桃没有放弃那些养奶牛散户,依然会挎着“十字箱”上门服务。

  2007年,金华开始进行城中村旧村改造,位于城郊接合部的三路口村也被列入改造范围。怎么改造?村民意见不统一,有人提出把林献桃叫回来。一边是高薪工作和家人的反对,一边是群众的信任,林献桃选择了回村,并作出“不要工资、不要职务”的承诺。“自己是一名党员,群众需要我的时候,不能躲。”林献桃说。

  在城中村改造中,林献桃坚持以政策为导向,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办事作风得到群众广泛认可。次年选举,林献桃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后来的换届选举中,他又高票当选社区党委书记。

从社区书记到金牌调解员

  从村干部到社区书记,林献桃更忙了。面对城中村改造、“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文明城市创建,还有错综复杂的邻里关系,他迎难而上。当选社区书记后,林献桃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是“三改一拆”。

  “一拆就涉及几十万元的利益,一开始大家都不同意。”林献桃坦言,当时工作真难做,压力非常大。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他没有和家人商量,首先把自家房前屋后的违法搭建拆得干干净净。

  之后,林献桃召开党员大会,“门对门、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要求每个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党员家开始拆,再地毯式展开拆违,一步一步推进。那段时间,他深入拆违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现场化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展现出“拼命三郎”的作风。

  林献桃还关注“一老一小”工作,针对社区六十岁以上老人多的现状,他牵头成立三路口养老食堂,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孤寡老人提供餐食。为解决场地问题,他把村经济合作社用房腾空改造为养老食堂;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他带头捐款捐物,带动辖区企业和爱心人士一起献爱心。

从“一枝独秀”到“桃李芬芳”

  2019年3月,因健康原因主动请辞社区书记一职的林献桃退岗不退责,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多的特点,他发挥自己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特长,成立“桃哥工作室”,上门入户为居民群众“解千千结”。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杯茶让座、一句话安心、一双脚入户、一双手言和”的矛盾调处工作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推广。

  在林献桃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有婚姻矛盾、劳资纠纷、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消费纠纷等等五花八门的矛盾和纠纷。他印象最深的是一起邻里停车矛盾,本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家人,因停车一事闹得不可开交。林献桃得知情况后,着手调解,前后四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但林献桃没有放弃,继续用情用力用法展开调解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群众露了笑脸,我就有了成就感。”林献桃说。在全面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的大背景下,林献桃意识到,要想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不能只唱“独角戏”,还要培育好队伍。为此,他有意识地在“社区能人”中培养发展调解员,目前成员已达30多人,不少人成为基层化解矛盾的骨干力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林献桃又将“桃哥工作室”升级为“桃李芬芳工作站”,他自己被“社区共享法庭”聘为“编外法官”。

  从“桃哥调解室”到“桃李芬芳工作站”,六年来,林献桃用心用情用力用法成功调解群众矛盾纠纷3000多起,成功率100%,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