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美又飒 她们是省运会礼仪志愿者
2022-07-21
举牌领队、颁奖礼仪、引领嘉宾……
许多大型体育赛事中,礼仪志愿者的身影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只是赛事微小的组成部分,但礼仪志愿者的仪态和精神面貌体现着赛事的专业程度。
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运会)进入金华时间后,全市上下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其中也包括礼仪志愿者。
本届省运会金华赛区的礼仪志愿者来自金华各高校和中职院校,经过层层选拔,共有30人入选。咬筷子练微笑、头顶小砖块练仪态、腿夹卡片练站姿等,都是她们日常练习中的基本操作。
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本期“生活时空”,我们采访了几位入选省运会礼仪志愿者的小姐姐,她们均来自金华市女子中学,一起来看看她们的训练日常。

身高170厘米,体重50公斤,又高又瘦的缪紫琳一看就是礼仪志愿者的标准身材。“我觉得女孩子都会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自己。”说起省运会礼仪志愿者的选拔,缪紫琳觉得,能够成功入选,和自己的自控力分不开。
“我以前胖胖的,后来才瘦下来。”缪紫琳说,自己原本体重60多公斤,加上个子高,总给人大块头很壮实的感觉。小时候看到电视节目里空姐的样子,总幻想自己以后也要从事这个行业,进入金华市女子中学之后,她开始下定决心减肥。
奶茶、炸鸡、甜品……17岁的女孩子,很少能抵挡这些美食的诱惑,但拥有易胖体质的缪紫琳为了保持身材,一直很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我吃东西都会习惯算一下卡路里,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喝奶茶了。”暑期在家,看到孩子偏瘦的身材,父母总会劝她多吃一点,但缪紫琳反而会劝说妈妈做菜时要少油少盐,衢州人爱吃辣,她们家却总是吃得很清淡。
除了饮食,要控制体重,规律的作息和运动少不了,年轻人玩手机经常熬夜会导致发胖,缪紫琳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既能保持身材,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很多人觉得,她对自己过于苛刻,看到喜欢的美食也不能放开吃喝,到点就睡觉,少了一份青春少女的洒脱,但只有缪紫琳自己心里清楚,自控力带来的变化。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也更开朗了。”练习礼仪之后,缪紫琳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带来的体态和精气神的变化肉眼可见,举手投足间的气质,让周围人刮目相看。
虽然年纪不大,缪紫琳参加过的大型活动不少,有些活动经常一站就是一上午,既要保持仪态又要维持体力,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频次还不能多喝水,所以,礼仪志愿者每天的食谱是个“技术活”,因为善于控制饮食,缪紫琳总能够轻松应对。
很多人觉得,礼仪只需要反复练习,按照规定动作完成就可以了,但实际工作中,也非常考验礼仪志愿者的临场应变能力,颁发奖牌的时候,发现拿错了怎么办?引导嘉宾走台,听错或走错了怎么处理?在重大活动中碰到这些问题,小小年纪的她们如何应对?
机械的体态训练能够咬咬牙坚持下来,但现场的突发情况却是一项对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考验,需要经历过多场活动才能有所积累。“我以前比较内向,害怕和陌生人说话,现在好很多了。”工作中学会的沟通方式,让她在和亲人长辈交流时也顺畅了许多。
得知省运会礼仪志愿者开始选拔后,缪紫琳就下定决心要参加,既能在这样的大型赛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得到一份难能可贵的经验。明年的杭州亚运会,她也想积极争取,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值得骄傲的一笔。

“妈妈,快看看我走路有没有驼背。”暑假在家,和妈妈一起逛街时,方佳怡都要时不时地让妈妈观察自己走路的姿势,入选成为省运会的礼仪志愿者后,她总担心在家的这段时间体态发生变化。
方佳怡的体质让人羡慕:不容易发胖,很多礼仪人员都需要控制饮食避免发胖,她却能小放纵一下,想吃什么不必太过节制,即使偶尔有指数偏高,适当减少热量摄入,加上运动,也能很快恢复。
晨跑、跳绳、舞蹈……虽然不用太过担心发胖,但礼仪志愿者并不只是单纯要瘦,而是从内而外的气质体现,适当的体育运动才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方佳怡每天都会督促自己进行锻炼。“要坚持挺难的,天气热有时候也会不想动。”
同样有难度的,还有礼仪中的微笑训练,在很多人看来只是简单的微笑,要时刻保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再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站上一两个小时,想笑出来是难上加难。为了让自己坚持下来,方佳怡在咬筷子练微笑上下足了功夫。“就是为了让自己形成肌肉记忆,保持这样的状态。”
在省运会筹办攻坚动员誓师大会上,方佳怡被安排在领导讲话的环节,引领领导上台到指定的位置,虽然整个过程只有几十秒,但方佳怡还是紧张到走路的动作都不自然。“这么重要的场合,就怕自己没做好。”在指导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下,她才慢慢放松下来,整理好思路和流程,顺利完成了任务。
和所有18岁的女孩子一样,方佳怡也爱玩。“有一次参加一个乡村美食大会,我觉得很好玩。”当天的礼仪工作结束后,方佳怡和大家一起品尝各种美食,玩得不亦乐乎。
“我感觉自己胆子挺大的,愿意去尝试想做的事情。”虽然遇到大型活动难免会怯场,但方佳怡并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反而希望通过一场场活动,让自己的胆量得到锻炼。
省运会礼仪志愿者名额不多,选拔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总说自己有拖延症的方佳怡,想通过这个机会,克服自己做事拖拉的缺点。

自从7月初放假回家,朱伊琳一直没有放松,每天都会抽时间进行礼仪训练。除了日常训练内容之外,还有“加餐”,上午和下午各一小时,主要练习引领手势和颁奖手势等。这一切,都是在为省运会作准备。
放假前一个月,朱伊琳接到通知,正式成为省运会礼仪队的一员。接下来,她和其他队员还要进行集中训练。
朱伊琳今年17岁,下半年就高三了。“在我们学校,礼仪课是安排在日常课程当中的,一个星期三节课,每个人都要学。”朱伊琳整体条件不错,高一刚进校就被礼仪老师选中,在日常礼仪课之外,还要上礼仪选修课,接受“进阶版”礼仪训练。
“我们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比如坐立行走、咬筷子练微笑、膝盖夹扑克牌、顶小木砖练平衡感等。”选修课上,朱伊琳还学习了引领手势、颁奖手势、授旗手势等,每个手势都要“抠”细节。比如怎么拿奖杯或证书,怎么把旗帜递出去,都有讲究。朱伊琳说,每个动作都要练习很久,20分钟起步,不能偷懒。这是为了让肌肉产生记忆,保证动作精准、到位、稳定。练完之后,她感觉抬手都很困难。
作为礼仪队员,“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朱伊琳每天都保持礼仪训练,从不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此外,她还通过练瑜伽、“9点靠墙法”等方式,让自己拥有更好的仪态。“我通常会在饭后靠墙站一个小时,结束的时候腿脚都发麻了。”
“第一次参加活动真的很紧张,上台之前感觉腿都在抖,但是上台之后就不紧张了,看着自己递出去的那面旗帜,觉得之前所有的锻炼都是值得的。”
自从接受礼仪训练以来,朱伊琳说自己变化很大。不仅是外在形象和气质,心理上也变得更成熟,更懂得感恩、包容。
生活上,朱伊琳改变了饮食习惯,这样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形体。“以前我喜欢油炸食品,比如炸鸡,现在根本不会点。”一日三餐,她追求营养健康、均衡搭配,而且不喝饮料,不吃冰的东西。
礼仪课上学到的东西,更是深深地刻进朱伊琳的骨子里。无论在哪里,坐下还是站着,她都保持笔挺的姿势。“已经成为习惯了,不挺直就难受。”
亲朋好友将朱伊琳视为小老师,经常向她讨教怎么练仪态。她会分享一些专业知识,纠正对方错误的姿势,推荐“9点靠墙法”之类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小她8岁的妹妹,很喜欢跟她一起练习。“家里没有小木砖,所以我会选择顶书本,然后妹妹就会和我一起顶书本,尝试转体、蹲姿、走姿之类的。”前几天,朱伊琳碰到妈妈的闺蜜,对方感慨,和她走在一起,走路会挺拔一点,好像呼吸到的空气都不一样了。

尽管现在是暑期,李婉嘉一周三次的瑜伽课仍雷打不动。下午6点多,她换好运动服,打上伞就出发了。瑜伽馆离家步行约10分钟就到,但夏天的日头还是很灼人,她尽量走在树荫下,却还是流着汗。这个自律的姑娘心里有个信念:暑期要保持住好体态、好面貌,用礼仪志愿者的身份向省运会这场高规格的赛事递出一张优雅又亲切的金华名片。
李婉嘉从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起,高挑的她就被选入校礼仪队。但那时的她,还是一个有着1.7米身高、有点小驼背、不自信的女孩子,她不知道,原来站、走、笑有这么多讲究。
穿上5厘米的高跟鞋,练习站姿,一站就得一动不动15分钟。下课之后,这群执着的姑娘回到宿舍又开始练习。这对李婉嘉而言,就是最初的挑战。“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其实是最重要、最累的。全身从上到下都有细节的要求,眼神要有光,笑容要打开,脖子不能前倾,肩膀要挺直,肚子要吸紧,膝盖和小腿要并拢……”看着镜子里越来越有气质的自己,李婉嘉明白了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其他引导、举牌、颁奖等工作做起来更游刃有余。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又容易会被我们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养成良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努力,总会换来蜕变。李婉嘉说,学习礼仪让她变得更自律了。
拥有了丰富的礼仪接待经验,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活动,但获得这次在省运会上做一名礼仪志愿者的机会,李婉嘉还是很激动。“金华作为主办城市,我们礼仪组更是代表着金华的精神面貌,这份责任沉甸甸的。”
“对于礼仪志愿者而言,脸上亲切的笑容就是对八方来客最直观的欢迎。”李婉嘉爱笑,却说自己一开始“不懂得怎么笑”。为了能露出最美好的笑容默默练习,她一次次调整,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自律、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李婉嘉期待,此次参与省运会的经历,会让她迎来再一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