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何斯路村:“功德银行”运行16年 95%以上村民做过好事

2024-09-09

  金华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有一家特殊的“银行”,村民的善行善举可以“存”入账户成为积分,兑换相应奖励。这家“功德银行”开办16年来,不仅“存”入村民做过的好事8万多件,更“兑”出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

  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介绍,“功德银行”创立于2008年,采用赋分制,村民在做了善事后,可通过自己申报、他人汇报、事后补报等方式申报,以相应积分记录在册。如维护公共场所环境记2分,促进村庄事业发展记3至5分。积分会定期公布,村民也可以查询。排名靠前的村民,可以获得生活用品、优先获批宅基地等相应奖励。此外,积分作为“资产”,还可以传给下一辈,以鼓励村民积极向善。

  这“一存一换一传承”间,既倡导了文明新风,又激活了村民们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何允辉说,村里有一位老年人,智力有缺陷,没有“功德银行”之前,村里的妇女觉得不太好意思去帮他,担心遭人非议,有了“功德银行”后,大家的观念就变了,村民何雪华带头组织村里的几位妇女,经常上他家帮忙,打扫卫生、清洗被褥。

  “功德银行”作为一种道德建设,在何斯路村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原来,何斯路村周围都是坟墓,一些祖坟就在村子中央,不论是从道路安全还是从乡村发展来说,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何斯路村通过晨读宣讲、“功德银行”加分等方式告诉村民,迁坟是一件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如今,村内的坟墓已全部搬迁至山中的存放堂。

  “功德银行”通过积累点滴善行,重塑乡村文化。不知不觉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成为何斯路村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简约而温馨的婚礼仪式,摒弃高额彩礼和奢华婚宴;在丧葬方面,文明祭扫、生态安葬逐渐被人们接受,厚养薄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移风易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提升了乡村的整体文明程度。

  运行16年来,何斯路村“功德银行”用户从最初的229人发展到773人,其中既有本村人,也有外来“新村民”。信息记录也从原先的纸质账本转移到了线上系统,村民积分最高6000多分,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做过好人好事。

  在“功德银行”的滋养丰润下,近年来,何斯路村获得了“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级最美乡村试点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何斯路村“功德银行”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在全国400多个村庄推广使用,助力当地探索乡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