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关注!风雨无阻,他每天跑三十公里给村里老人送餐
2024-11-05

汪基寿,今年67岁,是金华兰溪市上华街道大园畈村老年协会的会长,他义务承担起了该村居家养老送餐上门服务。
“做饭难”“吃饭难”是困扰农村老人,特别是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的两大难题。为解决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兰溪市上华街道21个村建立了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普惠助餐服务。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帮一点、自己出一点的方式,为60岁以上有助餐刚需的老年人提供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

兰溪市上华街道大园畈村由原陈武塘、上吴、唐家行政村合并而成,有4000多人,“中央厨房+社区老年大食堂”的居家养老运营模式确实给村里的老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大园畈村,还有不少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的吃饭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从2021年3月开始,汪基寿经兰溪市上华街道推荐,承担起了大园畈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餐食准备及送餐工作。为办好居家养老食堂,汪基寿还专门赴金华罗埠蒋家村学习居家养老送餐上门服务经验。随后,他将大园畈村就餐点分为上吴、陈武塘、唐家三个片点,凡是身体硬朗、行动方便的老人在片点用餐,针对高龄老人、失独、失能、失智老人以及特困供养人员则开展居家养老送餐到家服务,送餐人就是汪基寿自己。
汪基寿说:“每天都自己送的,365天天天去,给他们送餐是义务的,方便他们的儿女,可以少操点心,为了老人,辛苦一点,没事的。”

退休前,汪基寿曾在大园畈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当时主要负责农业方面的工作,比如农田灌溉放水等,日常和村民们打交道比较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让大家伙亲切地喊他“老汪”。退休后,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汪基寿成为该村老年协会会长。
三年多的时间里,汪基寿每天给16个自然村的特殊老人送餐。区域散,路线长,一日两餐,天天都是三十公里打底,但汪基寿毫无怨言。
“没歇过,下大雨也会送,有时候回来身体湿淋淋的。”与汪基寿共事的食堂阿姨陈素清说。

就在陈素清和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汪基寿已经将打包好的餐盒装进了一个个保温箱,一箱箱往三轮电瓶车上搬。
汪基寿每天给老人们送两餐,一年下来要跑上万公里。但在汪基寿嘴里,只当是锻炼身体了。轻轻巧巧的一句话,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特殊老人们用餐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汪基寿说,他这些年所遵循的,一直是当初在党旗下宣誓过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