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沉江 这个村有着诗一般的名字

2022-11-08

记者 卢嘉乐 文/摄



“桂溪横渡,半月沉江,宜其秋也。”这是南宋状元陈亮在《永康县地景赋》中的记述。

恰逢秋色宜人之时,我来到了半月沉江。


QQ图片20221108103454.gif


半月沉江是永康市芝英镇柿后村的一个自然村,四面都是稻田,漫漫一片金黄。整个村仅有民居七八幢,用不了两分钟,就可以走完一圈。


“你看,我们村就这么点大,只有16户,现在常住在村里的也就十几个老人。”柿后村村干部应林爱就是半月沉江人,在她的带领下,我才找到这个地图软件都没有正确标识出位置的自然村。


46e2680ec6f026050c514166bf83a06.jpg


“真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我们村生男孩的特别多。”应林爱指了指村子里最西边的房子,“这家四个都是儿子,这家边上的两个小孩也都是儿子。”而她自己则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稀少人口带来的数据样本偏差,倒是给这个小村增添了几分玄学色彩。


DSC08885.jpg

应寿高和程秀花


最西边的房子住着一对老夫妇。房主应寿高今年79岁,年轻时他也像无数永康工匠一样“肩挑扁担走四方”,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现在他和老伴偶居在半月沉江,养鸡喂鸭,耕地种菜,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3dc5583a1606198d47fabbdfdaf6c42.jpg

应寿高家的土地证上还保留着半月沉江的地名


应寿高的妻子程秀花今年71岁,她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抗日战争。她嫁入半月沉江时,远在台湾的父亲也对这个地名产生过好奇,在来信中询问:“半月沉江这个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上世纪90年代,程秀花的父亲在半月沉江住了一年时间。“他说住哪都没有住在这里舒服。” 程秀花回忆,父亲每天早上起来就在田里走来走去,很喜欢这里的虫鸣声,尤其是春天的时候,“他总说这里的青蛙叫得很响”。


DSC08848.jpg


站在应寿高家三楼阳台眺望,眼前是在永康这一丘陵地带难得一见的宽阔,正前方的远山就是方岩景区的公婆岩。应寿高家后门则通往一片小竹林,竹林边上有一口浮满绿藻的池塘,幽静又略显衰败。


DSC08895.jpg


关于半月沉江名字的由来,可以查到的资料并不多。普遍的说法是,此地以前有一座小小的馒头山,山前有一口大水塘。每到乌江水泛滥,池塘的水就会溢出来,几乎把馒头山淹没,只留山头露出水面,在月光照耀下,就像半个月亮沉入水中。


民间百姓则更爱用曲折有趣的传说故事来释义。应寿高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当年皇帝来访,在乌江前想要过江看看,陈亮心想,皇帝若到对岸,免不了一番折腾,劳民又伤财,便告之乌江水流湍急,如要过江恐怕要沉江半月,皇帝就此打消了念头。


DSC08888.jpg


这个“半月”究竟是指月亮还是时间已无从考究,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前的半月沉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芝英的粮仓。东阳至永康的官道打从村东过,上达义乌、东阳、磐安,下抵永康、武义,农耕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皆从官道通行,方岩香客人来人往,村民种粮、打渔,在官道上做点小买卖,过着富足的小生活。


IMG_4722.GIF


如今,半月沉江所在的行政村柿后村成了规模不小的工业功能区块。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村民弃农经商,办起了工厂,住进了新房。而半月沉江这个诗意的名字也像是半个沉江的月亮,逐渐隐入历史长河里。


往期回顾
微信图片_20221108110125.jpg
喵喵喵~金华人爱逛的菜场原来还有这个名!
微信图片_20221108110431.jpg
这条有意思的小巷,99%的金华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