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船到龙舟,这个村风采依旧丨老家
2022-10-27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6日消息 记者 方璟 报道组 程方雯/文 卢晨夏/摄
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对孝顺镇东上叶村来说,则与龙舟有关。
东上叶村北靠无量寺,南有东阳江依村而过,滔滔江水不仅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东上叶村村民,也让他们对东阳江有着无限的亲近与眷恋,因为这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东上叶村坐拥便利的河运条件,成了商贾搞船运、做买卖的驿站码头。渡船,也成了东上叶村村民便捷的交通工具。
两艘渡船,一来一往间,撑起了村民叶利民整个儿时记忆。“那时候我们都要去对面干农活,每天出行就靠这两艘船。”在叶利民的记忆中,彼时的东阳江江面还没有现在这么宽,渡船也没有固定的航班时间,只要人满了就出发。船不仅渡人,也渡牛、渡肥料、渡农具。“有一次我和三头牛一起过的江,那景象现在还印象深刻。”谈起过去的时光,叶利民感慨万千。
常年与水打交道的东上叶村村民,大多水性了得,这为赛龙舟这个传统运动在村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众所周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东上叶村,作为龙舟在金华地区的发源地,与这项古老的习俗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据考证,村内现有两支古桨,分别产自明代和清代道光年间。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流传下来的那支古桨,虽己陈旧,却还能在桨身上看见古桨主人刻的“叶明德〞几个字。村民们通过查阅族谱发现,叶明德生活在明代崇祯年间,意味着这支古桨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
1998年,东上叶村村民在村干部的倡议下,组建了一支龙舟队。这支龙舟队可不简单,曾获得“浙江省第四届农运会第四名”“2004年金华市龙舟赛荣益奖”。

“村上最开始想重新组建龙舟队时,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东上叶村党支部原书记叶坤棋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方便训练,村里便想着造两艘木船,共有82人报名造船,每人捐100元,这船便造了起来。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村民们这么踊跃配合,对他来说是无法忘记的感动。叶坤棋不仅是龙舟队的队长,还是龙舟队的掌舵人,他向记者述说了关于这支龙舟队的故事。
“这两艘船是专门定制的,帮我们制船的是一对义乌的父子,当初也是给了我们最低的价格。”村民叶坤达补充道。原来,那对父子便是东上叶村的渡船人,他们听说村里想恢复龙舟赛,也想尽一份力。木船做好后,村里举办了隆重的仪式。“那时候我们把龙舟运回来,还没进村,远远看到大家都在村口等着看一看。”叶坤达说起当时的情形,言语中满是兴奋。
真正的龙舟训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村里报名的人很多,导致集中训练的时间难凑,在大家讨论后一致决定,早上赶在农忙前训练。
清晨五六时,两支木船准时下水。起初并不顺利,大家对划龙舟只了解一些基本规则,缺少配合和战术。村民叶坤彩是当年龙舟队的划手之一,他说:“那时候握桨下方的手,一不注意就会和船侧的板子蹭到,皮破了火辣辣的疼,但还在坚持,每天训练完衣服都是湿透的。”回忆起当年的训练,叶坤彩告诉记者,训练时两支队伍都在暗暗较劲,只为了快一点、更快一点。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队员们越来越默契,划船速度也越来越快,村里还特地购买了两艘符合国家龙舟比赛标准的龙舟进行训练,最终在各种大小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东上叶村的龙舟队也远近闻名。
谈起龙舟队现况,叶坤棋稍显遗憾。自1998年组建龙舟队以来,东上叶村每年都会组织龙舟比赛,观赛的人站满江两岸,热闹极了。2013年后,便再也没有组织过龙舟赛,盛况也早已不再。“一来大家对龙舟的新鲜感没那么强了,二来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面工作,很难找出四五十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叶坤棋感慨。
在龙舟展示馆,只见叶坤棋、叶坤彩等人,拿起船桨,那熟练的划桨姿势好似昨日。他们都还是江面上奋力冲刺的青年,鼓声落下,船桨破水而出,两艘龙舟的龙头色彩依旧鲜艳,仿佛能看到当年它跃出水面、勇往直前的霸气。
眼下的东上叶村,江这边是小小的“美丽庭院”,江对面是大片的“阳光玫瑰”,生活生产两不误。这些年,村中还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成为金东宣传龙舟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由于村庄紧靠低田工业园区,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在村中办厂,租房经济也得以发展,村民们日子越过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