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金华市区这个绿道文明吧,主打一个有求必应
2024-09-02
“特意来寻找‘施光南’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休息的好地方。”8月22日上午11时,位于市区施光南音乐广场东南角的施光南音乐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73岁的阿姨龙春荣连呼“没想到”“真不错”。她5岁多的小外孙正跟几位志愿者下飞行棋,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
龙春荣阿姨是广西人,这次是带着外孙来金华探亲,就住在金东区。因为喜欢《在希望的田野上》,知道施光南就是金东人,所以特意带孩子到施光南音乐广场看看,无意间走进了这里。“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场所,有空调,环境舒适,一来就给我们矿泉水喝,还热心陪孩子玩。”
迎进来,细节拉满的城市人文窗口
施光南音乐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也是金华市区14家绿道文明吧之一,空间不大,20平方米左右,但设施齐全:空调、桌椅、书籍、针线包、医药箱、雨伞、爱心辅具等一应俱全。
记者到达时,公共厕所管理员刘凤英正在给自己的杯子续水。“冷水或热水都有,如果我们需要,还有免费的矿泉水可以选择。”刘凤英说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每天完成清扫工作后都会到这里歇歇脚。“每个月都有活动,夏天是送绿豆汤、银耳汤,端午节包粽子,清明节做清明粿,有时候是做面包、包子,都是免费的。”她说这里很像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提供了便利且丰富的生活。
64岁的陆桂芬是这间绿道文明吧的志愿者。从2020年起,她就在这里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轮流值班,为来往的市民和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
“别看这里不大,来的人可不少。”陆桂芬细细给记者介绍着5年来她所遇到的走进这里的不同人群:工作间隙来休息倒水的环卫工人、广场上玩累了热了来这里休息的亲子家庭、问路的游客、受了伤来临时包扎处理的电缆维修工、拍婚纱照来借用场地换衣服的准新人……
在陆桂芬看来,这里更像是一个爱心满满的邻里中心,主打一个有求必应。
在这里,针对特殊人群的设施更是细致:有可供免费借用的轮椅、拐杖,门口专门划有两个黄色的轮椅停放位、进门处改造设置了无障碍坡道,书桌前还特意留出了一个供轮椅停放的无障碍位子,并在服务台前准备了老花镜、听觉障碍辅具、言语障碍辅具。这些辅具边,醒目地放着一块提示牌:为残障人士提供全程咨询和陪护服务,并留有电话号码,“但凡上门来求助的,我们都尽一切可能满足”。
送出去,有求必应的“点单式”服务
在这间绿道文明吧,有一组醒目的照片墙,定格了出现在不同场合的鲜艳志愿红。这也是这里最主要的文明实践特色:为老服务、邻里互助、应急救援。
记者了解到,这里由被评为2020年度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金华市金东区大脚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驻,有55名常驻志愿者。自运行以来,立足于广场志愿服务站点的标准化服务之外,该文明吧还不断送服务出去,到社区、田间地头、大街小巷。
“今天上午我们刚在大项社区为老年人举办了一场智能手机防诈骗讲座。”郑秀华,金东区大脚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也是这个绿道文明吧的负责人。“我们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平均在45岁左右,且经常参与救援培训,比较专业,所以在文明吧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将服务拓展和延伸出去,打通市民获取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旁边的东华社区、大项社区、王坦社区老年人多,郑秀华就带着志愿者们为空巢老人代购生活物品、打扫卫生、陪伴聊天、心理疏导、免费理发,联合医院开展社区义诊;驿头社区外来人员多,志愿者们就开展送温暖、送服务等活动,帮助新金东人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一般平均一个月要组织6到7次活动。”俞导航是该文明吧的全职志愿者,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他笑称他们开展的是“点单式活动”,“哪里有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服务。”
去年夏天,曹宅一农户因生病,家里的750多公斤葡萄无人采摘。郑秀华接到电话求助后,组织志愿者上门,采摘、运输、售卖,难题迎刃而解。同样是在金东区,傅村镇一农户因车祸无法下地,导致土豆迟迟无法采收。该绿道文明吧志愿者集体上阵,下地挖土豆、运输、销售,还为顾客送货上门,1万多公斤土豆顺利销完。
“我的电话就像是热线,哪里需要帮助了就会打电话来,我们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我们的志愿者也是一呼百应,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参加。”郑秀华表示。
记者了解到,绿道文明吧是金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创新版本,基于实践站位置特点、入驻管理组织特长等在志愿服务开展中逐渐形成“一站一特色”的站点矩阵,将我市“三江六岸”串联成为亮丽的“为民服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