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足戏瘾!曲径通幽的文明吧里,藏着一个“戏迷角”

2024-08-23

  8月16日上午9时许,古色古香的婺州公园传出阵阵丝竹之乐、戏曲之声。

  循声而去,曲径通幽,穿过婆娑的树影,遇见一处精致古朴的江南园林,亭台水榭,盆景巧缀。月洞窗棂之间,一块招牌很是醒目:婺州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也是金华一个绿道文明吧。

在一方戏曲天地感受生命无限

  戏曲凝聚力量,文明凝心铸魂。婺州公园这个绿道文明吧最大的特色,便是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戏曲活动。

  推开一扇厚重的红漆木门,10余名老年戏迷齐聚一堂,戏曲之声便是源自这里。时而是缠绵悠长的《梁祝·回十八》,时而是呢喃低语的《西厢记·琴心》,抑或是荡气回肠的《钗头凤》……这个热闹非凡的“戏迷角”,绕梁有余音。

  “我们来自‘心连心’越剧戏迷群,微信群里有17人,全都是退休人员,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81岁。每周我们都会凑在一起,到这个文明吧来唱戏。”77岁的“心连心”越剧戏迷群群主袁小芳说。老人们退休前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公安干警、机关干部等,大家因为热爱戏曲走到了一起。

  在戏迷江仙兰看来,能在文明吧里唱戏,是很有幸福感的一件事。“过去我们唱戏,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找场地,很多时候只能在公园里找个露天的角落,夏天热,冬天冷,一下雨,就只好收摊走人。”自从有了这个文明吧,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里环境好,还提供空调、热水。“再也不需要东奔西跑了,文明吧就是‘戏迷之家’,大家在这里唱戏,开心、放心、安心。”

  74岁的俞茂兴红光满面,中气十足,队员们都称他为“越剧王子”。“现在我很开心,真心感谢文明吧!”他说,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身体要健康,心态很重要。在文明吧里唱戏,让他感觉心态很放松,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

  在文明吧里,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20多年前,戏迷王曼玲还是一名驴友,经常在全国各地徒步。后来,她成为一名骑友,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如今,她是文明吧里一名票友。

  驴友到骑友,再到票友,她的人生体验是:“生命的长度有限,宽度却是无限的。”在文明吧这一方天地里,唱戏就是精彩人生的一部分,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

  当悠扬的越剧唱响,循声而来的,有在文明吧附近拍婚纱的新人,也有拍写真的大学生,还有不少来游园的游客,大家好奇地走进这个“戏迷角”,坐在一旁静静欣赏,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戏迷们一颦一笑间发自肺腑的喜悦。

老年人也成为了志愿服务者

  这个文明吧的管理员网名叫做“黄大仙”,他是我市一名资深的志愿者,也是大脚印志愿者服务中心发起人。2018年,自从婺州公园有了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里便成为了“戏迷天堂”。

  “唱戏人气火得不得了!常年在此唱戏的有8支队伍,涵盖了各类剧种,如婺剧、昆曲、京剧、越剧等,每天的上午、下午都排满了,周末也不例外,有些活动只好安排到晚上,平均每周安排有十四五场戏曲活动。”“黄大仙”介绍,这些戏迷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纪最大的已经91岁了。在文明吧,戏迷们仿佛兄弟姐妹一般,互帮互助,其乐融融。“最年长那位老人,大家还凑到一起,给他过了九十大寿。”

  “能为老年人服务,是最幸福的事情。”做了25年志愿者的“黄大仙”说。一提起“黄大仙”,老人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夸他热情能干,文明吧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老人家起得早,他担心我们等在门口,早早地来开门。然后把空调打开,开水烧起来。”袁小芳说。

  “大家像是一家人一样。端午节,我们一起包粽子。高温天,大家一起给环卫工人送清凉。日常进社区,开展帮扶服务。”多年来,“黄大仙”一直在带动更多人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如今,由文明吧组织的志愿服务队已有约60人,其中六成是老年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志愿者服务老年人,老年人也成为了志愿者。

  在文明吧一角,放着一座雷锋雕像,是“雷锋老人”曹荣安送来的,这里不但是绿道文明吧,也是婺州公园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志愿服务,是“黄大仙”的强项,大脚印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大部分志愿者都有一技之长——懂急救。“每个月,我们都要策划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这个文明吧位于婺江边,前不久,我们开展了防溺水的培训活动,接下来,鉴于婺州公园老年人较多的现象,我们打算针对市民和游客,开展院前急救方面的培训活动。”

  据了解,绿道文明吧是金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创新版本,它们以三江六岸为重点,沿江或绿道而设,免费对所有市民开放,串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绿道文明吧内设有便民服务区、阅读区、活动区、公共洗手间等功能区,提供免费开水、手机充电、雨伞租借、图书借阅、应急药箱等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