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不折爱心!00后大学生坚持数月终献“生命种子”
2024-11-18
今年23岁的金赟浩是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从部队退役后,他进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习。他说,部队的经历让他对青年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一时,他参加了学校的献血活动,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口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既然能帮人,何乐而不为?”抱着这个想法,他留下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金赟浩接到东阳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消息来得突然,但不意外。“我愿意!”面对电话里的问询,金赟浩不假思索给出答案。
之后的一个多月里,金赟浩又经历了高分辨配型、捐献前体检等必要环节,并经严格的数据比对和专家的系统评估,各项指标均合格,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然而,捐献并非一蹴而就。就在金赟浩准备入院时,受助患者突发身体不适,不适宜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定的捐献计划被迫推迟。“10月初,我第二次接到捐献通知,但过了没多久,又再次被告知患者病情出现恶化,还需要再等一下。”金赟浩说,受助患者的信息是保密的,尽管素未谋面,那段时间患者的病情时常令他牵肠挂肚,希望能快点帮到对方。

等待的过程很漫长,但金赟浩也一直在做准备。他一直注意科学搭配饮食,避免熬夜,参加运动,只为让身体更符合捐献条件。其间,他还说服一直有些犹豫的父母。
10月底,受助患者病情稳定,捐献流程重启。因间隔时间过久,金赟浩进行了第二次捐献前体检。
11月8日,金赟浩启程前往金华某医院,进行动员剂注射。“其实,有了前两次经历,我心里一直悬着一口气,生怕再出现问题。”金赟浩说。

令金赟浩感动的是,当天金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带来了两封感谢信。一封来自患者本人,一封来自患者的父母。
东阳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现场为金赟浩读信。听着信中的句句感谢,金赟浩说:“虽然我和他素未谋面,但能够帮助一个人,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有意义,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复,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