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诗和远方!群众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4-10-22

  近日,记者刚踏进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新雅中路的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院,就闻到桂花飘香,远处还传来阵阵戏曲奏唱声。

  在文明实践所三楼的和雅活动室里,81岁的吴昌辅和68岁的华萍正带着10多名戏曲爱好者一起唱越剧《碧玉簪》唱段。这支平均年龄超70岁的雅畈老年大学戏曲队每周有3天聚在这里,组织排练,学习婺剧与越剧。华萍说,这里成了雅畈及周边居民的活动基地,大家都能在这里感受乡村生活,还能找到诗和远方。

用公益活动盘活乡村生活

  在场的15名戏曲爱好者中,雅畈本地的占一半,还有不少人乘坐城乡公交车特意从市区赶来,最远的得转两趟车。

  “这就是乡村文化的魅力,我们这群人因爱好聚在一起,几乎周周不落。”唱婺剧20多年的华萍是戏曲班的牵头人之一,多年前在雅畈文化馆跟着老师学戏,如今老师年纪大“退休”了,她从徒弟成了师傅,开始带着更多人一起唱。“每周一、周四唱学越剧,周二还有一个队伍唱婺剧,大家热情很高,很多都是坚持多年,同时不断有新人加入。”

  下午4时,周边的幼儿园、小学陆续放学,位于二楼的有礼书房开始热闹起来。这里也是婺城区图书馆分馆(悦读吧),共有5000册藏书,还设有整洁且童趣十足的儿童之家阅读区。每天放学后,特别是周末时间,这里都会聚满孩子,活力满满。

  在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群众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所专职志愿者俞雯慧说,聚焦群众需求,是文明实践所吸引人的最大优势。“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的活动,都是对本地老百姓口味、让他们期待的活动,越来越多人主动参加活动。”

  每年,他们还会面向全镇各村村民发放文明实践所需求调查问卷,问题包含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以及所期待的定制活动等,同时发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记者在上年度的问卷统计中看到,覆盖全镇22个村的312名村民参与调查。其中,92.63%的受访者了解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9%的受访者参与过相关活动,最受欢迎的前三名分别是关爱老人及青少年志愿服务类、文艺演出类和职业技能培训类。值得一提的是,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愿意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投入志愿服务工作。

  “每年,我们都会根据调查情况调整活动类型。从调查结果来看,‘一老一小’是主要服务对象,志愿服务与文化活动则是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特色。”俞雯慧说,为此,文明实践所引入金华市小星球公益协会开展社会服务,组织一系列公益及趣味活动。她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光是2023年,该文明实践所就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320多场,“盘活”乡村生活。

让文化在乡村开出更美的花

  2001年出生的洪静雨是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管理员,刚工作两年的她是一名乡镇文化新兵。“虽然学的就是乡镇基层文化管理,但来到基层,我才真切感受到文化生长在民间。”

  雅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场面大、设施完善,上下分3层,占地2014平方米,有可以开展理论宣讲、全民阅读、戏剧培训、摄影培训等活动的活动中心,还有免费向群众开放的健身活动室、乐器室、舞蹈瑜伽室等。该所下辖22个村级文明实践站,重点培育了新畈村理论宣讲示范点、2个文艺名家工作室和9个文艺阵地,还建有成人技校、特色婺绣非遗展厅及非遗文化长廊。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一个圆心,辐射范围很广,涉及内容更是深入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洪静雨说,这里把乡村的文化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然后通过他们影响更多人、感染更多人。比如,每周固定演出频率的小星球·汉灶乡村剧场就是备受当地村民期待的特色活动。在这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大家展示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村民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名人来此演出和授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活力。

  当地还成立婺城区首家乡镇文联雅畈镇文联,目前已下设书画协会、诗词楹联协会和曲艺协会等,组织畈上雅集、书画联谊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团结乡村文艺人才、繁荣本地文化探索了新路子。

  “我们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主题活动,融入非遗文化、斗牛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让文化更好地留下来、传下去、走出去,在乡村开出花,带着村民一起抵达诗和远方。”洪静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