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南市街道美丽乡村建设见真章
2023-01-19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8日消息 金华日报 记者 卢师慧
清水潺潺淌过心底、景观小品美在眼里、小鸟啾啾鸣于耳畔……近年来,东阳市南市街道按照全域乡村振兴的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村庄“颜值”大增,美不胜收。美丽庭院打造、村庄绿化提升、村内水系改造、景观小品建设、空中管线整治,围绕村里的方方面面,各个村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因此涌现了一批“先进生”。
在南市街道紫溪村村口,有两棵树龄500多年的樟树。村道两旁,古风依旧,错落有致的百年老房子保存完好,“一代报人”邵飘萍的出生地就在这里。
邵飘萍出生地、逸轩艺圃、邵氏宗祠、景溪公祠、祠南十三间头……紫溪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一张“金名片”。走在紫溪村里,一栋栋灰瓦白墙、雕梁画栋的文物古建在新一轮“十佳村”创建后,就像一颗颗珍珠焕发出新的光芒。
2022年11月8日,第23个中国记者节,经过修缮后的邵飘萍出生地重新对外开放,其中的御史厅西厢房被改造成邵飘萍生平事迹展厅,重现了其铁肩辣手、新闻救国的一生。
看着重新对外开放的邵飘萍出生地,紫溪村老协分会会长邵福清红了眼眶。这其中有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2017年起,随着危旧房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的开展,紫溪村把邵飘萍出生地修缮利用项目重新提上日程。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紫溪村定位为“飘萍故里”,与“高铁新城、红木重镇、南枣之乡”等特色禀赋一起精心打造、全力彰显。在街道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邵飘萍出生地作为东阳市重要的红色资源受到保护,由财政拨款加上紫溪村自筹资金,修缮了御史厅西厢房,御史厅东北角的楼房也作了降层处理,改成粉墙黛瓦的风格。
2022年7月,在紫溪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占据了西门房40多年的楼房得以拆除,御史厅围墙建成,邵飘萍出生地恢复了旧貌。“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紫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立宏说,邵飘萍出生地修缮重光,为紫溪村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飘萍故里”,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
重修开放以来,邵飘萍出生地迎来了一拨拨参观者,邵福清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乐此不疲。“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村里的文旅资源,锚准良好的文旅市场前景,持续擦亮‘飘萍故里’‘金名片’,为紫溪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邵立宏说,目前,紫溪村“飘萍故里”整体文旅策划规划已完成概念设计。2023年,紫溪村将启动未来乡村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的同时,投入2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革,为村民创造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
南市街道横城行政村,位于稠岭线沿线,距离东阳城区8公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下辖上杨坞、下杨坞、横城、洗马塘、塘里、梧坞6个自然村。2022年,横城自然村在东阳市“十佳村”创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横城自然村乡土文化璀璨。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横城义塾”。其创办人蒋沐,家资富有,崇理尚义,在东阳具有引领尊师重教风尚的历史地位。“横城义塾”不仅培养了东阳域内外大批人才,而且其办学模式、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对东阳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了民办教育一代楷模。
“据传浦江宋濂,义乌黄溍、王袆,永嘉高明(则诚),宁海方孝孺,青田刘基(伯温)、胡宗熹均曾受业其间,刘基题写的‘两朝义学’匾额至今还保留着。”横城自然村党支部书记蒋烈奎自豪地说,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相袭成风的乡风文化在横城自然村世代流传了下来。
2022年,借着“十佳村”创建的东风,横城自然村两委干部深挖本村传统文化,对“横城义塾”纪念馆、村文化礼堂、蒋氏别庙进行修缮,并对全村的整体环境也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光是前期清理就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垃圾运了500多车。”横城行政村村委会副主任蒋忠全说,为了拆除鸡鸭棚,村干部数次入户动员,最终清除鸡鸭棚30多个。种植绿化、道路“白改黑”、路灯亮化工程……此后,横城自然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从“横城义塾”纪念馆出来,记者看见以“孝”“勤”为主题的墙绘遍布村庄。“改变颜值是基础,发挥好本村文化,让乡土文明深入每一名村民心中才是关键。”蒋烈奎说,在这个有549户、1278人的村庄,已走出了许多人才。从自费办义塾,成为民办教育一代楷模的蒋沐到当今的大学教授,横城自然村培养出博士、硕士20余人,其中不乏清华、北大高才生。
吴美珠和刘小妹是横城自然村的媳妇。7年来,两人尽心尽力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在村里传为佳话。2022年6月,两人被评为东阳市“最美媳妇”。
接下来,横城自然村将继续深耕文化内涵,厚植德治沃土,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乡村文化遍地开花、乡村振兴美景如画。
走进南市街道大联行政村前新屋自然村,可见绕村的清澈河水流过村内广场,错落有致的假山矗立水中,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前新屋自然村以党建为引领,将“水系景观、红色阵地、农耕田园、人文资源”串联起来,综合观赏灌溉,结合花园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条乡村游步道,让群众和游客享受到别样的休闲环境。
前新屋自然村是一个有着红色记忆的村庄,革命烈士黄文玉便出生于此。“眼光要看得远一些,只要革命成功,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起来的。”90年前,任中共东阳中心县委书记、东阳县农民协会负责人的黄文玉为了给党筹集活动经费,变卖了家中10多亩田产时,对家里人说的这句话激励着前新屋村一代又一代后人。
“原来这地方是村委大楼,很旧很破。”前新屋自然村党支部委员张赛进指着新修建的黄文玉纪念馆说,经过外出学习和村两委的“头脑风暴”, 去年该村依托红色资源,结合先天拥有4口池塘和一条溪水的优势,开辟了两条绕村水系。潺潺流过的溪水,让黄文玉纪念馆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此外,前新屋自然村为做好统一规划,对村民房前屋后的庭院进行了集中搭建,但后期如何改造由村民自行决定。经过村民自己搭配花草绿植,每家每户的庭院都绽放了不一样的美丽。
经过整治河道、建公园、设步道、栽绿树、绘墙画,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村的变化很大,现在真漂亮。这些干部会做事。”89岁的村民黄菊兰赞不绝口。据悉,前新屋自然村现有农户320户、700余人。其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34人,最年长者103岁,被称为 “长寿村”。
新建的黄文玉纪念馆和环村步道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去年4月,周边的小学和不少机关单位都组织学生、干部到这里学习红色精神。”前新屋自然村党支部委员、黄文玉纪念馆讲解员张胜华介绍,前新屋自然村先后被评为东阳市“五水共治”先进村和2021年度“十佳村”。
大联行政村副主任、前新屋自然村负责人张伟春表示,接下来,前新屋自然村将继续做好“水文章”,美化村庄与卢塘水库间的700米山路,让这条游步道更长、更美。
冬日中午,阳光明媚,西塔自然村村民王莉英和好友在家门口的游步道上散步休闲,沐浴暖阳。“以前,我们这里是个黄泥山背,晴天一身土,雨天难开步。”王莉英说,这些年,村庄变化很大,尤其是新建的两个公园和游步道,已经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
西塔自然村隶属于南市街道西雅行政村,是一个仅有143户、335人的小村庄,先后荣获金华市美丽乡村、2020年度东阳“十佳村”等荣誉。
日前,记者走进西塔自然村,看见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的绿化带绿草茵茵,鲜花点缀四周,村中几乎没有裸露的泥地。“新农村建设时,我们村修筑了宽阔的水泥环村路,解决了‘出路’问题。后来,村里又启动‘补绿’工程,在环村路两旁和公共场地建起了绿化带,种上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红花檵木、茶花等10余种绿植。”西雅行政村网格组长、西塔自然村村民代表张国华介绍,该村有两个公园,一个是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荷花塘及文化广场,也是村民最爱的聚集地;一个是极具村庄特色的黄泥岗公园。
与周边其他村庄不同,西塔自然村里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砖瓦厂,有着100万元/年的固定村集体收入。这个砖瓦厂也在岁月中成了西塔自然村的一个地标和特色。对此,西塔自然村在打造黄泥岗公园时,特意使用了红色的砖瓦进行装饰,风格独特。
“美,是能传递蔓延的,我们把公共场所美化了,村民就会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也会主动将自家的庭院和房前屋后打理好,装扮好。”西雅村党支部委员、西塔自然村负责人吕锋说,如今,在该村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西塔自然村已然蜕变成人见人爱的“风景区”,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据了解,该村近八成农户的庭院种上了花草树木,有不少农户还摆放了盆景,成了“花园式农家”。该村的绿化还注意原始生态的保护,在村庄内外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古木松林及竹园,共同构成了西塔自然村极富个性的美景。村民的人均景观绿地面积达到20多平方米。
一栋栋农舍错落有致,或矗立清幽小径旁,或隐于古树浓荫间;老房子、新民居、青石路、篱笆墙溢满古朴浓郁;亭台楼阁、花草绿地、喷泉假山渲染出诗情画意……走进南市街道西雅行政村雅门自然村,移步即是景、入眼有乡愁。
雅门自然村地处南市街道东端,与横店镇相邻,距离南市街道大联管理片仅1.5公里,东临殿下,南临西塔,西临前西张,北临后庄。从地势上看,雅门自然村北靠马山,东靠红尖山、殿山。全村现有农户290多户,常住人口621人。
“雅门的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围绕‘百年工程、文化为魂、乡愁再现’的定位,在软硬件上下功夫。”西雅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雅门自然村负责人陆德根说,百年工程就是广场、长廊等硬件设施凝聚匠心,从设计到制作,着眼长远,着重品质;文化为魂就是充分挖掘雅门历史人文并融入党建元素;乡愁再现就是保留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凸显当地特色。
2018年,雅门自然村获评东阳“十美村”,是东阳首批获此荣誉的村庄之一。5年过去了,雅门自然村依然保持当年创建时的美丽。塘塍与南广场落差处改造而成的斜坡式绿化带上,用绿植修剪而成的 “雅门欢迎你”几个大字历经多年依然清晰可见。
如今,蓝天白云、石雕喷泉、红色景观、休闲长廊、歌声悠扬,已然成了雅门自然村最具特色的村容村貌,除了给人一种美的视觉外,还有一种拼搏向上的进取之感。
经过村两委干部长时间的调研、设计、论证,雅门自然村在村口的水塘中央新建了“龟巢”景观,以此凸显雅门的独有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座龟鳖蛙巨型青石雕塑用青石雕刻的龟、鳖、蛙呈正三角形向外蹲在巉峻的“悬崖”旁,口中喷吐数丈水瀑,气势壮观。
“做梦也想不到,现在我们一家不仅能住上敞亮的房子,还能通过收租赚钱。”村民陆进平说,美丽乡村建设后,到村里租房子的外来人口变多了。最多时,他家7个房间全部出租,一年可以增加近3万元收入。“这里不仅离工作地近,环境也很美,适合居住。”来自河南的租客候建国说。
陆德根表示,如何进一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经济优势将成为他们接下来思考和发展的方向。
南市街道地处东阳市南郊,是东阳市南大门,东临横店镇,南接南马镇,西界画水镇,北靠吴宁街道,地理位置优越。省道东永一线、二线、稠岭线贯穿全境,交通优势明显,街道辖25个行政村。
南市街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尊师重教,乡风文明,人才辈出,还是一代报人邵飘萍的故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日益显现,如何让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成了南市街道各个村庄思考的方向。
以雅门村为例,因毗邻周边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在美丽乡村建设后,住上新房的村民以出租的方式每年可以有近3万元的收入。这两年,租住在雅门村的外来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对此,南市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灿表示,在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做好人居卫生环境整治的同时,街道将把提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制定详细的攻坚计划,确保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庄达23个以上,100万元以上村庄达13个以上。同时,街道将成立强村发展公司,深挖各村农旅文化,做大特色南枣品牌,让美丽乡村开出灿烂的“经济花”。
2018—2022年
南市街道获评东阳市
“十美村”“十佳村”名单
2018年 后庄、殿口、雅成、麻塘园、文祥、俞坞、雅门
2019年 富民、官清、杜庄
2020年 西坞、西塔
2021年 前新屋
2022年 紫溪、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