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公益托管圈”多点开花 “官方带娃”不负所托

2024-07-17

  每到寒暑假,托管成为不少家庭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长达两个月的暑期,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让孩子有地可去、有东西可学是家长们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暑期公益托管应运而生,浙江金华各地多点开花,打造“15分钟公益托管圈”。

  眼下,金华永康市龙山镇四路小学公益暑托班开班了,音乐教室里传来悦耳歌声,操场上有同学们锻炼的身影,一改原本暑期校园的宁静。“我们学校的学生中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占九成,暑托需求大。”该校校长应国华介绍,2023年学校开设的第一期暑托班,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2024年全校有一半学生报名,共开设了10个班。

  暑托班一期时长为10个工作日,每天上午是自主阅读和作业辅导时间,下午则根据不同年级为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拓展课,有绘本阅读、羽毛球、计算机编程、科技小创作、声乐等。应国华介绍,学校地处农村,离城区远,为了让孩子们在暑期有所学,暑托班师资全部是本校在职教师。“一来是本校老师上课方便,二来是教学质量能得到保障。我们老师有很多专业特长,羽毛球、绘本阅读是特色课程,我们把这些课程运用到暑托教学中。像日常上课一样,备课、授教、课程评价样样不落,这些环节由校领导一手抓。”

  当天开班的还有金华武义县壶山小学,该县青少年宫的专业教师带来了篮球课程,孩子们不用出校门就能享受专业培训。该校暑托班的管理由一名本校在职教师和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青少年宫专业老师不定期送课进校。

  除了学校,乡镇、社区也是暑期公益托管的主阵地,由共青团金华市委打造的“情暖童心”青少年暑期公益托管营是金华市深入乡镇和社区的主要品牌。自2012年开展以来,该项目累计服务73808名青少年,为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提供了家门口的夏令营,并形成了多部门支持、校地合作、资源开放共享的服务生态。

  该暑期公益托管营的一个重要依托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每年暑期,有千余名大学生报名参与,他们由在金高校大学生和返乡大学生群体组成,被亲切地称为“哥哥”“姐姐”志愿者。

  为了能让暑托高质量开展、规范化运行,志愿者培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培训质量和覆盖面缺一不可。“质量体现在对志愿者的培训是全方位的,有安全自护实训、学生管理技巧等。随着托管需求加大,2024年仅服务于金华金东区的志愿者人数翻倍增长,培训班次也比往年有所增加,保障每位志愿者在服务前都能接受专业指导。”志愿者培训负责人、金华市青少年宫教师朱妙棣表示。

  此外,暑托班还入驻企业,点亮企业员工子女的暑期时光。“今年,金华市各级工会将组织开设150多个暑托班,按照就近就地原则把班级办进厂区,让企业员工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暑托。”金华市总工会女职委副主任朱玮表示,预计2024年金华市企业暑托班将服务青少年千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