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如一日:一位母亲用脊梁撑起生命奇迹
2025-04-01
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上宅村,58岁的朱惠倩用33年光阴书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面对女儿重伤成植物人、丈夫猝然离世的连环打击,这位普通农妇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在病榻前创造生命奇迹,在养老灶台边传递人间温情,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当代内涵。
1989年朱惠倩迎来女儿的降临,然而,1992年正月,4岁女儿因车祸成为植物人。为救治爱女,夫妻俩放弃经营中的珍珠蚌塘,辗转求医4年,举债15万元(含亲友借款)。无奈女儿已确诊肢体、智力双重一级残疾,不可治愈。“当时觉得天塌了,可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朱惠倩回忆时眼眶湿润,却仍保持微笑,她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事情,也不能去多想。

天不遂人愿,2003年朱惠倩的丈夫也因车祸离世,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全部的家庭重担全压在朱惠倩单薄肩头。每日她都给予女儿“婴儿式护理”:翻身防褥疮、精心准备喂食、处理大小便,因女儿体重达120斤且不配合,每次清理都要费心力,擦浴更需亲戚协助。朱惠倩认真打理时,女儿经常无意识的抓掉她的头发,她从不生气,她知道那是女儿在表达自己的喜爱,她的眼中满满的都是对女儿的疼惜。
不仅要照顾好女儿,朱惠倩还要为一家的生计发愁。“有时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不知道明天该去哪里赚钱养家。但我清楚我必须保持好身体,才能照顾好她。”医学专家曾断言女儿难有意识,但朱惠倩的精心护理创造了奇迹:女儿从完全昏迷到能自主坐立,从无声到发出简单音节。采访时,女儿在床上爬来爬去,喉间传出模糊的“啊”声。“日子要一天天过,想开些才活得下去”,这句朴实话语支撑她走过黑暗岁月。33年,12000多天,不敢懈怠。

2020年,村委会安排朱惠倩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25位老人的餐食。朱惠倩也算有了稳定的收入,这份收入也支撑着朱惠倩脆弱的家庭。去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装修期间,她靠做手工贴补家用,视力衰退的她常为挣30元忙活整天。“没办法的,其他人做活回家就有饭吃,我上下班都要跑起来。”朱惠倩的视力还不如村里的老人,精细的手工活她要趴的很近才能勉强完成,手磨得满是老茧。有时回家连路都已经看不清楚了,但匆忙的脚步却不能停,还有一缕牵挂催着她回家。从青丝到白发,朱惠倩用半生诠释“母亲”二字的千钧重量。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最打动人心的力量,蕴藏在最平凡的坚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