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勇:“编外老兵”的双拥人生
2025-03-18
出生于1970年的孙金勇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笑容温和、身姿挺拔,俨然一个斯文商人的形象。1994年,他从体制内“下海”经商,创办了友谊超市,发展壮大后成立浙江省金华市友谊食品有限公司。而在金华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他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拥军事业。
有人说他是“编外老兵”,虽不在军营,却一直在寻找机会为军人多做点实事,为部队官兵解难题。2013年,他获评《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提名奖。2015年,他牵头成立了金华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任首届会长单位。

超市货架上的家国启蒙
1994年,双溪西路一处挂着“友谊食品”牌子的超市门口,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改革开放浪潮涌进平凡人的生活,25岁的孙金勇放弃体制内的工作,“下海”经商。当时的友谊食品超市约80平方米,采用设置货架让顾客自取的售卖方式,颠覆了传统柜台的模式,不少顾客抱着看新鲜而来,最后提着大包小包而归。

事业上顺风顺水,孙金勇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记得友谊超市开业首日恰逢中秋,他领着家人与员工带着月饼,送往敬老院孝敬老人。“有担当的企业家应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说。有一天,孙金勇在电视上看到战士们在洪水中用身体筑堤,突然明白企业家的货架也该有家国分量。
事实上,孙金勇与部队的缘分由来已久,他少年时曾作为小演员出演节目,为部队官兵送上鼓舞士气、砥砺成长的文艺作品。长大后,他将这份拥军情延续下来,每逢节假日为部队送上慰问品,还帮助军人解决婚恋难题,军人没有运动场他出资帮忙修建,军人有困难他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这是孙金勇的双拥路径。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对部队官兵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说:“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用他们用血汗换来的,他们与危险、死亡同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哪里有军人,哪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为他们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微不足道!”孙金勇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组织到部队走访慰问。30年来,捐款捐物价值累计1600多万元,组织军地鹊桥会项目,至今促成30多对有情人成功牵手。
推行团体化社会化爱国拥军
2014年3月21日,2013《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典范”宣传活动在福州举行,孙金勇获得2013年度《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提名奖。此后,他又先后被金华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授予“金华市十佳拥军企业家”荣誉称号,被浙江省军区授予“拥军企业家”称号。
2015年3月26日,孙金勇与四位金华本土爱心企业家一道,联合全市近百家民营企业,成立了“金华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推行团体化社会化爱国拥军,他担任这一促进会的第一任会长。
企业家群体,是推进社会化拥军向纵深迈进的重要力量。“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和商协会的爱国热忱,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投身爱国拥军事业,汇聚民间爱国拥军的浩荡洪流。”孙金勇这样解释他牵头成立“金华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初衷。
爱促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双拥工作政策的传播者、实践者,干好退役军人需求保障的勤务员,积极筹措社会资源,关爱、关心退役军人,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敬重英雄的良好氛围。
在孙金勇看来拥军是他责无旁贷的使命。他以实际行动帮助部队官兵排忧,以真情为军属解难,倾力担当现役军人的代言人、护航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贴心人,以不计回报的付出彰显拥军爱军情怀。“爱国拥军不该有地理边界。”在孙金勇的办公室里,摆着一个金华舰的模型,恰似他这些年画出的双拥轨迹——始于方寸柜台,达于五洲四海,终成气象万千。
借助侨商身份助人为乐
“最多的一年,我们援助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开展助农活动,帮助销售3万多箱阿克苏苹果等农产品和1700多箱酒类产品,先后接待了泰国、巴西、法国、俄罗斯等地商会并进行了洽谈交流……”2024年,孙金勇成为金华市侨联主席。
早在2010年,孙金勇与妻子选择将儿子送往澳大利亚求学。夫妻俩在照顾儿子的同时,开办了金鹏贸易公司,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儿子给母亲当翻译,母亲在儿子的陪伴下生意很快打开局面。不久后,儿子提前通过入学的语言关,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为了照顾生意,我现在也是国内国外两头跑。”孙金勇说。
据了解,金华现有金华籍海外华侨华人5.4万人。“作为金华侨商,我们在对外讲好家乡故事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转化自身在国外的资源优势、人脉优势,发挥好‘同心桥’的作用,为家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孙金勇坦言。海外也是他帮助同胞的另一阵地,有海外留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需要帮助,他都义不容辞伸出援手。在他记忆中,有一名留学生在海外突发脑溢血,孤立无援之际,孙金勇第一时间帮他联系医院,并通知家人,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