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这个家庭在风雨之后重新焕发生机
2025-03-17
在巍山镇怀鲁村的田野间,初春的暖阳洒在一位正弯腰细心种菜的老人身上。她叫吴玉利,今年78岁。谁能想到,如今这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她历经生死考验后重新获得的生命礼物。
吴玉利与丈夫俞培初的退休生活本应平静而美好。俞培初是巍山镇八字墙村乌竹岭下自然村人,今年82岁,于2004年从怀鲁小学退休后定居怀鲁村。在职期间,他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激励着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创意,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然而,退休生活的平静未持续太久。2010年,吴玉利被诊断出患有支气管哮喘,最终发展成了肺气肿,骨瘦如柴。面对日益虚弱的妻子,俞培初满是焦虑和心疼,而吴玉利因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有一口气我们就不放弃”
2015年8月11日,吴玉利因严重缺氧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抢救。医生告知俞培初,吴玉利的身体极度衰弱,需要尽快转往大医院治疗。“不要治了,我活着大家都痛苦。”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苏醒后的吴玉利多次表达了放弃治疗的意愿。俞培初和两个儿子却坚定地表示:“只要你有一口气,我们就不会放弃。”
第二天,吴玉利转至金华市中心医院。医生诊断后提出,药物治疗已无效,唯一希望是肺移植,但当地医院不具备条件,建议前往上海治疗。
“哪怕多活一天也是好的”
俞培初和两个儿子当即决定,吴玉利的病一定要治,哪怕多活一天也是好的。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吴玉利有了肺移植的希望,但肺源等待和巨额医疗费用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两座大山。为了筹集医疗费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两个儿子想尽了办法,最终为母亲筹到了手术费用。经过漫长的等待,一位青年的离世为吴玉利带来了生的希望。
2015年9月2日,吴玉利的肺移植手术成功,但护理的难关又接踵而至。
“日子会好起来的”
为了更好地照料妻子,俞培初在上海租了房,五个半月时间里,他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出租房之间,一日三餐准时送到医院。看着吴玉利戴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儿媳心疼得暗暗流泪。俞培初总是安慰道:“最困难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今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吴玉利的身体逐渐好转,出院那日,她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日夜为我操劳陪伴着我,为了全家人我配合医生治疗。”
出院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吴玉利又转至无锡市医院继续治疗了两个半月。整个治疗期,住院8个月,花费超过120万元,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吴玉利终于重获新生。
如今,吴玉利每天定时吃药,身体基本无大碍。她和丈夫俞培初在怀鲁村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种植蔬菜、散步、去村老协活动……而在杭州工作的两对儿子儿媳除了抓住假期回老家看望老两口,还会每月寄钱和保健品回家。阖家老少乐融融,享受着幸福时光。
“爱,是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下来,也可以让一个家庭在风雨之后重新焕发生机。俞老师一家的坚守与重生,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诠释。”俞培初的学生们得知了他们一家的故事后,无不深受感动。他们为俞老师的坚韧和家庭的团结所折服,更被这份深沉的爱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