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97岁母亲!他说,这是烈士哥哥参军时的叮嘱
2022-04-06
74岁,风霜正逐渐爬满他沟壑纵横的脸庞。他叫金宝清,东阳市巍山镇清溪村陈庄自然村人,和其97岁的母亲,相伴住在村口一栋三层楼高的红砖房里。
2009年,因为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的金宝清辞职回家,与父亲同睡一床,照顾生病的父亲,同时照顾同一屋的母亲。2011年,父亲去世后。金宝清就一直睡在父亲曾睡过的床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方便照顾母亲”。
十多年来,金宝清不是怕母亲饿着、冻着,就是担心母亲摔着、累着。看着97岁老人血色红润、精神十足,村里人都夸“是宝清照顾得好”,见到金宝清都叫他“孝子”。
“我这把年纪了,还能照顾母亲,是我的福气。”说起旁人的夸赞,金宝清哽咽道,“我哥哥宝麟是一名烈士,他参军时,多次跟我们姊妹几个叮嘱,一定要照顾好父母。”
半夜听到一点响声,就会习惯性醒来
清明前夕,东阳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烈士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将金宝麟入伍第二年拍的照片,上门送给这位年迈的母亲。这是目前,有关金宝麟的唯一一张照片。“妈妈,宝麟回来了!”考虑到母亲耳鸣得厉害,金宝清凑近母亲耳边大声喊着。
金宝麟,1944年8月出生,1964年3月参军,1970年3月牺牲时年仅26岁。时隔50多年,再次见到儿子的容貌,这位母亲先是一愣,继而眼角挂起泪来。她挪着小步,将这张装裱好的珍贵照片,慢慢放在了正堂的桌子上。
在这张照片的右侧墙上,还挂着金宝清父亲的遗像。2009年,父亲生病,金宝清从外地赶回家中。从此便不再外出打工,一心留在家里照顾二老。
“我的两个儿子说,‘生活费我们会给你的,你就在家陪陪爷爷奶奶好了’。”2009年开始,金宝清便一直和父母同睡一屋。此后两年时间里,一度和父亲同睡一床。2011年,父亲去世后,房子里就剩金宝清和母亲相依为伴了。
“来,吃苹果”“家里有很多口罩,你们带几个回去”“这个是自己晒的梅干菜,炒肉很香的”……面对到访的客人,金宝清母亲很是热情。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呼唤声——这是村里居家养老中心工作人员送午餐来了。
“现在,村里会上门送午餐给我母亲吃,90岁以上都是免费的。”金宝清从路边拎回饭盒,往厨房走去,他打开冰箱,拿出几个鸡蛋,说道,“你看,村上送来的午餐有菜有肉,但我一般还会再煮碗鸡蛋羹,这样子更有营养。”
不一会儿,金宝清就端着升级版的午餐,送到母亲床前的小桌子上。他为母亲系上围兜,为母亲倒上饮料。中午,窗台的阳光照在桌子上,也照着97岁老人深深的笑容。
像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金宝清坚持了十多年。“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倒尿壶。母亲基本每晚会起来三次,我一听到响声就会习惯性醒来。冬天的时候,我会先帮母亲穿好棉衣,再扶她起来。母亲睡回床上时,我会将棉被给她盖严实了。”
2014年至2016年这三年,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着实急坏了金宝清。“2016年,我母亲脑神经出了问题,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认不到了。也是从这年起,母亲的耳朵也听不大到了。从那以后,母亲后半夜还经常会莫名地叫起来,我就不断地安抚她。”
当天,吃完午饭已将近下午一点,金宝清去母亲房间收拾碗筷,金宝清母亲则缓缓走出房间。她在正堂的桌子前停下,身子前倾,喊道,“宝麟,你饿不饿,饭吃了没?”桌上的照片自然没有回应,而从母亲房间走出的金宝清,已是泪流满面。
哥哥曾多次叮嘱,要好好照顾父母
1970年3月21日,是金宝清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当时,我父亲在江西某个工程队打工。那天,父亲单位的领导打电话让父亲去趟办公室。父亲进去后,看到里面都是部队的人。父亲问他们来干嘛,部队里的人说只是路过。”金宝清说,当时,那些人告诉他父亲,宝麟病得很严重,叫他父亲去部队看望一下。
父亲没有想到的是,次日,他跟随部队前往的地方是个太平间。“看到哥哥冰冷地躺在那里,父亲当场就昏了过去。”金宝清说,那天,部队也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随即坐车前往,看到金宝麟遗体后,直接昏倒在地。
回想最后一次见哥哥的场景,金宝清揉了揉眼睛。“那是1969年的一天,哥哥到慈溪带新兵,顺道回来看望我们。”
在金宝清看来,哥哥金宝麟一直都很优秀。“哥哥小学毕业后,去了我们村的食堂学手艺。他画画很好,还会吹笛子,平时又会自己练练毛笔字。他总是借书看,后来还自己写文章。人们看了他写的文章,都不相信他是小学文化水平。”金宝清说,征兵时,哥哥踊跃报名,认为当兵能涨知识、学本领。
去部队后,金宝麟偶尔会跟家里通信。“当时哥哥一个月的工资是6元,他将其中的1元钱装在信封里,寄给我们。但由于搬家,那些信都已经找不到了。”金宝清回忆道,“哥哥寄来的信中,会写让我们要学好,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要让爸妈操心。”
如同打开了一道闸门,金宝麟生前的点滴事迹,从这位古稀老人的口中一下子奔涌而出。“他去当兵那天,还给我们全家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说罢,金宝清学着唱了几句,但渐渐的,歌词便全卡在了喉咙深处,只剩下呜咽。
温饱不愁,能坐能走,来事无忧
“我妈妈是名老党员,1962年入党的,还当了35年的村妇女干部。”说起母亲,金宝清眼神中流露出些许自豪。而对于子孙后代,金宝清母亲也是深感骄傲。她看着家中子孙的照片,反复说着,“子孙后代都有出息”。
在那个年代,这位母亲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金宝清是第三子。金宝麟牺牲后,由于生活条件艰苦,除金宝清外,另外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其中一个6岁,另一个11岁。22个月内接连失去三个孩子,对这位母亲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前面日子苦,现在没有什么困难。国家政策好,我们都能吃饱穿暖,老人身体也还好。现在,吃的用的,住在外地的儿子和儿媳都会买给我们。”金宝清说,他的姐姐和妹妹每个月还会买补品给母亲。
踩过时间的荆棘,越过岁月的黑沟,97岁老人如今已回忆不起往昔,但在金宝清的照顾下,温饱不愁,能坐能走,来事无忧。“母亲是生我养我的人,服侍母亲是我的本分,我一点都不辛苦。如果不好好对待母亲,我会有遗憾的。”金宝清说,一路走来,母亲很不容易,做后辈的要让她安享晚年。